【理解】
(1)本文所說的教學內容是一次課的教學內容,而不是一門課、一個單元或一個模塊的。教學內容是本次課堂上打算講解的知識點和技能點,也就是本節課教學的內容,來自于教師對課程內容、教材內容與生產實際的綜合加工。教學內容不是任課教師任意確定,而是依據教學目標需要合理選擇。
(2)課堂教學內容是實現課堂教學目的和目標培養的基本條件,是教師組織課堂教學活動的依據.課堂教學內容要緊緊圍繞教學(學習)目標展開,并與畢業生就業崗位對接,要針對教學目標和畢業生就業需要合理選擇。
(3)教學內容不是教材內容,也不能依賴參考教材。教材內容是靜態的,僅僅是形成教學內容的一個“載體”。教學內容是在教學過程中創造的,教學過程是教師、學生、教材、環境因素交互作用的動態的過程。
(4)適宜課堂教學內容是上好一堂課的最低標準,是課堂教學成功的基礎,是實現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保證。
【問題】
(1)教教材,機械的傳授教材內容。
(2)課堂教學內容隨意性、盲目性過大。
(3)課堂教學內容理論性較強,應用性突出不夠,與實際應用聯系不多。
(4)課堂教學內容與高中、職高的教學內容銜接不好。
【表現】
(1)教學內容等同于教材內容,教學課件體現教材搬家,課堂上教學活動都隨教材內容走。
(2)教師根據個人以往的教學經驗或照搬他人的套路選擇教學內容,考慮學生情況較少,不完全符合學生的實際需要。
(3)課堂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和實際應用存在較大的差距,導致學的用不了,用的沒學到。
(4)有些課堂教學內容與學生高中、職高的學習內容重復。內容陳舊、吸引力不夠大,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, 從而影響教學效果。
【建議】
(1)選擇教學內容的依據----課程標準。在選擇和組織教學內容時首先要分析課程標準,分析課程標準對教學內容不同層次的要求。
(2)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----發掘教材的教學價值。教材是課程標準目標的具體體現,是課堂教學內容的主要載體,是確定課堂教學內容的首選。選擇課堂教學內容既要源于教材,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,又要高于教材,對教材進行重組、整合和改編,選取有獨特個性的教學內容,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。
(3)有效選擇和組織教學內容----充分了解學情。課堂上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機確定教學內容,二要依據學生已有的知識起點和能力水平把握教學內容的廣度、深度和難度。三要貼近社會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(學情)確定教學內容。
【案例】
(1)光合作用的影響因素及生產潛力
光照、二氧化碳、水分、溫度和營養(礦質元素)對光合作用的影響,光能利用率低,光能利用率低的原因,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徑。
(2)牛場建設與規劃
牛場場址的選擇,牛場各區的功能,牛場場區的規劃與布局,建設牛場的衛生防疫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