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園封閉、小區封控、小城空巷……新冠疫情把本該溫暖明媚的陽春三月弄得緊張而陰冷。然而,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的師生員工卻用無處不在的“真情意”驅逐著這場來勢迅猛的“倒春寒”,以“人文抗疫”踐行著“情懷要深”的殷殷期許。
關照多元,施策覆蓋有廣度
學院以省委、省政府和省委教育工委、省教育廳部署要求為遵循,在校園封閉管理的初期即提出了“人文抗疫”理念,明確要求把師生的身心健康作為最大的人文關懷貫穿抗疫全程。學院構建了覆蓋全體學生的“人文抗疫”網絡體系。

學院領導帶頭在校值守,深入公寓、教室、食堂等一線督促檢查,為駐校教職工發放生活慰問禮包;學院組織了黨員為主體的“時空連線進公寓 溫情守候戰疫情”活動,通過“1+N”形式與學生結對子,實時疏通解決學生思想、生活等問題;學院構建了“443”大學生心理疏導模式,全員、全程、全覆蓋對大學生群體實施心理測試和干預;各單位(部門)、各班級、各寢室均安排專人負責,每日掌控師生員工身心健康、網絡輿情等信息,“一對一”施策;為貼近時空和心靈,學院值班干部、學生工作人員白天把工作地點設在學生宿舍,夜晚睡在辦公室;居家線上授課的老師們不斷提升“課程思政”含金量,有序、有趣地引領學生安心學習、工作和生活;學院官微推出“遼農戰疫風采錄”專欄,持續分享學院戰疫感人案例,并會同各級網絡平臺一道,有針對性地推送疫情防護科普、心理自我防護等內容,營造出共同戰勝疫情的良好氛圍。

關愛特殊,思想聚焦有準度
學院把關注特殊群體這個少數作為牽動解決眾多學生思想、心理等問題的關鍵。食品藥品學院為解決新疆籍學生的飲食問題,由輔導員每日逐寢溝通,統計出各自需求,而后統一訂制食物并派志愿者專送。園林學院某學生因患先天性苯丙酮尿癥需終生服藥治療,但家里寄出的藥物到達地郵政快遞公司后卻無法派送到學校,輔導員便多次與快遞公司和當地社區聯系協商,最終在該生手頭藥物正好用完的前一天,拿到了經消殺靜置后的藥物。為提升學生會干部這個關鍵群體的思想、心理素質,學院團委專門組織了“我和書記說說心里話”專題活動,通過電子郵箱、微信等途徑跟團委書記進行心的交流,顯著提升了這一群體的組織力和戰斗力。素質教育學院一面邀請心理健康專家線上為師生作專題講座,一面借助心理教研室的師資優勢開展“云交流”“云調適”,疏解師生思想上“小疙瘩”。

這些特殊關注,增進了學生對封校管理政策的理解,有效擺脫了封閉管理期的恐懼、焦慮等心理,自覺謹言慎行,很多同學甚至成為主動配合學校疫情防控的“小喇叭”“小助手”。
關注細節,情感服務有溫度
學院秉持“封校不封愛”理念,積極開展各類“送溫暖”活動。學院專門為家庭貧困學生發放了三大禮包——防護用品“愛心大禮包”、日用品“生活大禮包”和線上學習“定向流量大禮包”,還及時設立勤工助學崗位,鼓勵他們正視困難、戰勝挑戰。得知駐校值守的年輕老師過生日,學院食堂師傅就專門趕制了長壽面,溫暖直抵人心。食品藥品學院的老師也利用食品加工實訓室為學生“小壽星”DIY生日蛋糕和生日賀卡,讓他們感受濃濃愛意。

學院組織了傳家書、報平安“情話”系列活動主題,《致全體駐校教職工及服務人員家屬的一封信》《致全院師生員工的一封信》《致全體同學的一封信》等讓廣大師生員工受到了守望相助、戰勝疫情的鼓舞。團委和二級學院的學生新媒體工作室也創作了《這世界那么多人》《送你一朵小紅花》等視頻作品,感動了所有為戰疫而忙碌的教職工。運動是不被忽視的生活細節,各二級學院組織學生開展了丟沙包、丟手絹、跳皮筋等“兒時游戲再拾擷”活動,營造溫馨溫暖氛圍,被外界媒體以“花式寵學生”點贊。工會也組織教職工利用“樂動力”APP開展居家運動線上“PK”,引導大家鍛煉身體、釋放壓力。
關切剛需,措施保障有力度
校內超市、食堂、浴室、理發室等處工作人員和在校務工人員每天接受核酸檢測,確保服務安全。學院衛生所堅持每天為20%封閉在校師生做核酸抽檢,每5天完成一輪全體在校人員核酸檢測,全力消除隱患。學院餐飲服務中心專門在各公寓樓下設立移動售賣車,滿足校園“小網格”管理模式下廣大學生的日常生活需要。學院開發了“學生點餐”系統,及時了解同學們的個性飲食需求,精準滿足每個人的“味蕾”關切。招生就業處本著“‘疫’不容辭”態度,堅持“‘網’開一面”,通過各種網絡平臺實現就業指導不打烊、就業服務不間斷,為即將就業的學生吃下定心丸。

“人文抗疫”不是抗疫的全部,卻是抗疫的靈魂,它消除了制度的“死板”和管理的“生冷”,為這個春天平添了無限暖意。
(黨委宣傳統戰部 供稿)
上一篇: 我校兩項供需對接就業育人項目獲得教育部批準
下一篇:我院2022年度新教師崗前培訓圓滿結束